【心靈膠囊】取代「責備」,3原則學會同理他人

 

【關於本專欄】是否曾經想過,只要升官發財,就能更快樂?只要兒女有所成就,能更愉快?當慾望提高,想擁有的更多,將成為無止境的追逐…。楊錦波醫師網路專欄定期分享,喚醒沉睡的心靈,提升自己,讓生命更豐美。

 

【摘要】有些人經常一而再、再而三地犯同樣的錯,我們嘗試各種方法,想要幫助他們脫離困境。然而往往遭逢阻力,雙方陷於僵持,使我們感到痛心無助。以下3原則,如能靈活運用,將有助於化解僵局…

 

文.舊金山加州大學精神科副教授楊錦波

2009/04 康健雜誌 四月份網路專欄

在臨床上,有些病人經常重複犯錯,不可自拔;在家族裡,有些親人往往不求上進,自暴自棄。我們愛之深,責之切;看在眼裡,痛在心裡。我們嘗試各種方法,想要幫助他們脫離困境。

我們試著講理遊說,盼他回心轉意;攻擊批評,採取激將策略;加壓催促,求他立即改變;耗盡心思,威脅勸導利誘。然而往往遭逢阻力,雙方陷於僵持,使我們感到痛心無助。以下幾點原則,如能靈活運用,將有助於化解僵局:

一、同理了解。

一位躁症病人在入院會談中,態度惡劣的指控說:「你們是在審問我!我不想回答任何問題!」許醫師急忙的加以辯解:「不是!不是!我們想要了解您的處境,來設法幫助您!」他仍堅持立場,不為所動。

就這樣你來我往的爭辯,雙方僵持不下。許醫師覺察到自己情緒激動,急忙退後一步,換個立場,改變態度說:「李先生,我知道強制住院的經驗不好受,您不喜歡審訊似的問答。讓我們一起來努力,讓您盡快出院!」他態度軟化,點頭默許。

繞道避開正面衝突,深入了解對方立場,誠心同理他人處境,可以化敵人為盟友,解除僵峙的局面。

 二、循勢誘導。

 余小弟上網著迷,經常廢寢忘食,荒廢功課。余媽媽雖苦口婆心,然而勸告無效;換成大聲叫罵,也不見功效;想要放棄不管,卻無法釋懷。

 她決定換個新方法,把他視為夥伴,交付給他責任。對他說:「你已經長大,知道該如何自律自治,我尊重你的決定。你上網還要多久?你什麼時候要做功課?你幾點鐘要吃飯?」余小弟開始有所改變,學習安排自己的時間,信守自己的承諾。

 循勢誘導有如打太極推手,融合對手的力量,將它導引成正向的能量。我們尊重他人,他們就會學到自重;我們賦予他人信心,他們就會獲得自信。

 三、慈悲割捨。

 鄭同學經常翹課逃學,與幫派鬼混,喝酒吸毒,深夜不歸。在屢勸不聽的情況下,鄭媽媽壓力過重,引發憂鬱症。如果用盡一切能事,當事人仍舊執意不改,我們就要勇於割捨,順其自然,接受自己的能力界線,以慈悲心來包容一切。

 在一個寺廟裡,許多僧人不守廟規,紛爭層出不窮,佛陀想盡一切方法,來替他們調停,然而效果不彰。佛陀自知無能為力,於是決定離開,讓他們自食其果。在個人能力範圍之外,存有法規制度的約束,還有自然法則的果報。

 如果我們不企圖改變別人,他們可以選擇自己來作改變,抑或承擔自己行為的後果。勇於割捨放下,可以減除人際關係的緊張,也可以卸下我們肩負的重擔。

 關愛他人不是要隔桌對看,而是並肩同坐,角度一致的來看世界,聆聽他們的心聲,了解他們的處境。想要勸勉他人改變,我們必先提昇自己;在伴隨他人走過低谷時,也要撫平自己的傷痛;在愛心關懷他人時,更不要忘記善待自己。
<本專欄反映專家意見,不代表本社立場>

【想看更多:請於本站搜尋關鍵字「心靈膠囊」專欄】

◎康健四月份網路專欄目錄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桂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4) 人氣()